2011年6月30日星期四

每日揀手財料 (30-06-2011)

No. 1 - 買樓致富 49歲退休的林本利
【明報專訊】能提早「退休」,然後做自己喜歡的事,相信是不少人的理想,但前提是能夠做到財務自由,不要為退休後的生活和開支發愁。理工大學會計及金融學院前副教授林本利,因有感大學教育走向商業化,以年僅49歲之齡,毅然退休,並開辦非牟利的教育中心兼任校監,繼續為作育下一代而努力。林坦言,只要投資有道,大部分人都可以達到財務自由,他過去投資一直以物業為主,認為「磚頭」屬穩陣而回報不俗的投資工具,但直言現階段樓價已偏高,並非入市買樓的時候。

林本利認為,是否擁有物業對財務自由很重要,
因自己已有多個物業,不但自住無憂、亦享有穩定的租金收入,故離開20多年的工作崗位亦無問題。他又指出,要保障退休後資產和收入的購買力不被蠶食,投資項目最好能與通脹掛鈎,除了股票外,物業價格和租金收入,便是與通脹關係密切的工具,他六成的資產便是持有物業,其餘的四成,原來是股票與外幣、存款與債券、股票掛鈎票據,各佔三分之一,但金融海嘯之後,已不再投資股票掛鈎票據。

他又指出,「磚頭」除了可以抗通脹外,還有其他好處,包括可以自住或提供租金收入,另外有槓桿作用,且流通性不高,不會引誘短線炒出炒入,反而能令大家長線持有升值。
林本利教路,要掌握買賣物業的時機,主要看兩大因素,一是其他人的負擔能力,二是以長期按揭利率5厘作供樓標準,看看是否供得起,當然也要看入市時的租金回報是否合理
林一向唔熟唔買,除早年住在鴨脷洲漁安苑居屋,當90年代初海怡半島開售時,便一直專注投資該屋苑及附近物業,最初只是購入作自住用途,及至2004年因樓價抵買,決定入市投資,包括以586萬元購入碧瑤灣單位,以實用面積1360方呎計,呎價僅4309元;其後又多次買賣海怡半島單位,新近沽出的高層F室,更是以創新高呎價售予內地客,持貨5年漲價近1倍。他表示,投資物業帶來穩定的收入,不過買賣不宜太頻繁,因交易成本高昂。

隨着中原城市樓價指數(CCL)持續急升,近日更高逾100點水平,樓市顯得極不健康,他認為有見頂回落的風險。「過去物業的資產值已升唔少,加上市場關注各地政府如何退市,樓市已醞釀向下徵兆」,他認為樓市暗湧已率先在一手樓銷售中反映,因發展商提供的付款計劃,涉及不同程度的回贈安排,變相減價推銷

「依照歷史數據,通脹與樓價關係密切升,但主要是看通脹預期,反而樓價往往先於通脹見頂或見底。另外,一般來講,股市見頂又通常早過樓市。」如1997年時股市先見頂,數月後樓價才摸頂,而2003年SARS時也是股市先見底,樓市其後才觸底回升;2007年亦然,股市率先見30000多點高位,其後樓市屆2008年才調整;去年股市於25000點高位掉頭,他估計樓市近幾月亦有機會見頂,所以現階段入市投資可謂「嘥氣」。

林本利指已減磅沽出手頭兩個收租單位,包括碧瑤灣以及當時創新高價沽出的海怡半島,「有印度人及內地人願意高價向我買,咁咪賣畀佢囉,反正我都有打算出貨」,他指自己持貨能力頗高,非出售物業不可。被問到自住物業以外,只有一個收租物業的投資者應如何自處?他指要視乎財務能力,估計樓價會有約兩成的下跌空間,但未必出現大調整。「如果只有一層物業的,更要慎重考慮,因為高位沽貨未必可以買得番。」

事實上,林也承認並非摸頂或摸底的專家,往往入市後樓市可能仍微跌,也曾沽出單位後樓價仍續升兩至三成,但因穩陣的性格,寧避風險,不希望賺最後一塊錢,不會堅持在樓市最高位才沽貨。林本利指出,在投資市場風高浪急之時,不妨將資金轉移至中電(0002)、電能(0006)一類公用事業股上,在利潤管制協議下,投資上述公司變相享有利潤保障,可以此作有效的避險工具。而領匯(0823)一類穩健的房地產信託基金(REITs)亦可考慮。

從事教育界20多年的林本利,勸勉年輕人要努力做好本分,不要急功近利,大學畢業後首十年八載要節儉儲蓄。以現時平均起薪點超過1萬元,不要借錢消費,每月儲2000至3000元,30歲已可累積至50萬至60萬元作「第一桶金」,此時再運用作投資,即使之後不再儲蓄,以每年平均實質回報約10%計,每7年便可翻一番,至60歲將可擁有800萬元,成為名副其實的百萬(美元)小富翁,不用為退休生活煩惱。





No.2 - 理財有數計:跨境人仔戶口「存」軍出擊
【東方專訊】正如打工仔討厭「同工不同酬」,存戶李先生對人民幣定存「同本不同息」亦感到懊惱,他有感現時在本港敍做人民幣定存「冇出息」,普遍存息不足1厘,與內地最少2.85厘存息相距甚遠,但他卻不願山長水遠搬錢回內地做定存。幸而本港部分銀行的跨境人民幣戶口服務(又稱開戶見證服務)可令他不用舟車勞頓,同樣享有較高存息。
基本資料篇
中港兩地人民幣存息差距逾2.6厘?
在內地敍做人民幣存款按人行公布的存款基準利率,一年定存息率3.25厘,在本港敍做一年期人民幣定存息率普遍在0.62厘以下,兩者相差2.63厘。

不用北上,也可享有內地人幣存息?
部分銀行已推出跨境開立人民幣戶口服務,由本港銀行見證客戶簽名、查證客戶身份,並將開戶資料轉交內地分行處理,港人毋須舟車勞頓北上,亦可享有內地定存高息。

申請時需注意甚麼?
港人每日只限兌換不多於2萬元人民幣,若經本地銀行匯款到內地銀行,每日上限為8萬元人民幣,開戶時緊記齊備香港身份證、回鄉證及最近3個月住址證明。

跨境人幣存款有何缺點?
‧不受「香港存款保障計劃」保障。
‧萬一內地銀行出事,存戶只可循內地法律途徑追究。
‧目前內地存款不需繳納利息稅,但在九九至○七年間利息稅曾高達20厘。
‧若內地修訂人民幣進出規定,存戶將存款調回本港或受影響。

埋身比併篇
現時多家銀行已提供跨境人民幣戶口服務,但滙豐、中銀香港、渣打只提供予該行「尊貴」客戶(綜合理財總值一般需達50萬至100萬港元),恒生、永隆、永亨、大新及工銀亞洲等則「一視同仁」,提供該項服務予所有客戶。以下我們將比較上述8家銀行的開戶見證服務優惠(資料以銀行最終公布為準):


開戶速度
當開戶文件齊備無誤,銀行一般可在3至5個工作日完成開戶,當中滙豐中環分行職員更聲稱在一日內已可完成開戶。當然,若附加開設網上及電話理財等服務,需時會較長,如永亨客戶普遍可在遞交文件後7個工作日內,收到郵寄的相關戶口文件及電話理財密碼。

安全程度
客戶「隔山存錢」或會擔心戶口安全,但銀行多有充足的風險管理措施,並為客戶提供電話及網上銀行服務,令客戶於本港亦可得悉在內地的存款情況,當中滙豐、中銀香港及工銀亞洲等可讓客戶透過網上銀行管理內地帳戶,大新、永亨等亦有免費內地電話專線。










No. 3 - 萊坊:復建居屋 年二千伙為限
【明報專訊】萊坊昨天表態不贊成復建居屋,認為將影響私人住宅巿場運作。預測下半年樓價走勢方面,料低密度豪宅樓價仍有雙位數增幅,中小型住宅樓價保持平穩。
萊坊執行董事陳致馨對政府擬復建居屋表示不贊成,認為建居屋令私樓土地供應減少,影響巿場運作。倘若落實復建,每年也只應最多復建2000個單位給「上車」一族。陳認為,為解決中小型住宅巿場需求,政府宜大刀闊斧推出土地,其中如將軍澳區現時仍存有頗多土地可作考慮。

過去1年,本港及內地雖然為樓巿降溫分別推出調控措施,但巿場資金充裕令樓價繼續高升。萊坊大中華研究部主管林浩文表示,此情况令住宅樓價高於一般巿民可承擔水平,樓巿潛在資產泡沫,故兩地政府對繼續調控,給樓價增加壓力。林稱,本港上半年豪宅及中小型住樓價分別上升15%及10%,料下半年上升速度放緩,低密度洋房豪宅因供應稀少,料續有內地客入巿,價格仍有雙位數升幅、分層豪宅則有單位數升幅;中小型住宅樓價保持現水平徘徊。

另外,匯豐香港區總裁馬凱博昨天表示,本港樓市表現仍然強勁,價格持續上升,相信在金管局的措施下,本港物業的按揭成數及償付比率仍然在健康水平,即使當局本月再出招收緊按揭成數,他表示,匯豐的按揭業務仍然強勁。










No.4 - 內銀瘋搶一天存款 年息36厘
【明報專訊】內銀今天迎來季結及半年結,為滿足監管當局對貸存比率的考核指標,連日來紛紛透過高收益率的理財產品爭奪存款。據悉,有內地私募基金接到銀行邀約,存入100萬元(人民幣.下同),一天付息0.1厘,相當於年利率逾30厘。銀行理財產品亂象頻生,銀監會昨日公布,為加強監督理財產品的銷售管理,起草了公開諮詢文件。

內地資金市場過去一個月持續「水緊」,各銀行張羅跨月資金不容有失,為攬存款而展開的理財產品價格戰愈演愈烈。從本月中旬以來,內銀推出的理財產品收益率節節揚升,近日一些銀行的短期(7天以下)理財產品年度化收益率更達7厘。

有內地私募基金昨天向本報記者透露,「6月30日是銀監會的上半年及月底的資金檢查日,銀行為攬存,單日存款利率達到100萬給1000元,也就是單日利率為0.1厘,年度化利率36.5厘,只做一日(即今日)。」他續指,是一家上市的股份制銀行客戶經理主動聯絡他,有關優惠主要針對高端客戶,100萬元是起步門檻,7月1日取回存款。

上述「瘋搶」存款的個案並不罕見,《第一財經日報》日前便報道,有內地銀行向大戶推出,6月30日存款一天利率0.2厘的優惠,相當於年度化收益率逾70厘

有市場人士向本報記者指,由於這些理財產品的期限極短,縱然收益率極高,但銀行要付出的資金成本其實不算多。另一名內地銀行業人士更直言,在資金緊張的情况下,銀行貸款定價能力很強,故透過理財產品這種「擦邊球」操作吸納存款肯定是有利可圖。
有別於內地存款利率上限受當局管制,由於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不設「封頂」,加上銀行由此所募集的資金,在起息日前會計入其資產負債表內,起息日才轉到表外,為銀行期末滿足監管考核指標提供操作空間。

銀監會昨日指,當局起草了《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》,明確法律依據、監管範圍及職責,並提出銀行在銷售過程、產品及客戶風險評級等方面應遵循的基本原則。
此外,就有傳媒報道,上海政府轄下一間城投公司出現財務問題拖延還款,上海市政府新聞發言人陳啟偉昨日澄清,有關報道嚴重失實。他表示,上海目前各級政府的融資平台一切正常,運作良好,而報道中的城投公司財務狀况也十分健康,而報道稱該公司將流動貸款轉為固定貸款,實屬正常業務調整。
但內銀股昨天仍全線下跌。早前審計署公布的資料顯示,超過四成的地方融資平台貸款會在今年及明年開始要償還本息,市場擔心不良貸款會逐步浮現。

1 則留言: